龍泉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,位于浙江西南部,與江西、福建兩省接壤,以出產青瓷著稱。文物普查發現,這里燒制青瓷的古代窯址有五百多處,僅龍泉市境內就有三百六十多處,這個龐大的瓷窯體系史稱龍泉窯。龍泉窯是中國陶瓷史上燒制年代最長、窯址分布最廣、產品質量最高、生產規模和外銷范圍最大的青瓷名窯。
龍泉在西晉時便開始有燒制青瓷的瓷窯,宋元之際進入鼎盛時期,形成了著名的龍泉窯系,為宋代中國最大的瓷業中心,前后輝煌了數百年。據史料記載,在宋元時代,“甌江兩岸,瓷窯林立,煙火相望,江中運瓷船只來往如織?!?br/> 龍泉青瓷有哥窯和弟窯之分。哥窯特點是黑胎厚釉,瓷器釉面布滿裂紋,呈現金絲鐵線、紫口鐵足的特征。由于窯溫不易控制,優等青瓷極難得,往往成為帝王將相專用;弟窯的特點是白胎厚釉,外形光潔不開片。弟窯瓷品青如玉、明如鏡、薄如紙、聲如磬,賞之讓人心情暢然。在宋、元時,出口到外國的龍泉青瓷大多是弟窯所產。
龍泉窯在南宋時燒制出了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,標志著龍泉青瓷達到了顛峰。
龍泉青瓷曾經揚名海內外,受到世界各地的追捧。法國巴黎有一家以收藏瓷器聞名于世的博物館,在它收藏的幾乎涉及中國瓷器史整個體系的一萬二千多件瓷器中,就有許多是龍泉青瓷。在今天的世界各大博物館,只要收藏瓷器,幾乎都會有龍泉青瓷。
一九七六年,韓國新安地區道德島海域發現了一艘中國元代沉船,打撈出元代瓷器一萬七千余件,其中龍泉窯瓷器達九千余件。從這些瓷器可以看出,龍泉青瓷在當時中國瓷器的對外輸出中占首要地位。
龍泉青瓷到明代中期以后逐漸衰弱。到上世紀初,龍泉青瓷窯火幾乎完全熄滅,大窯群落到上世紀二、三十年代已經成了一片荒丘,只留下遍地的碎瓷片。
一九五七年,按照周恩來總理“要恢復青瓷生產”的指示,浙江省由八位專家組成仿古小組,在第二年春天點燃了恢復龍泉青瓷的第一爐窯。
經過五十年的恢復發展,龍泉青瓷在今天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繁榮期,不但藝術瓷在國內外打響了品牌,而且日用瓷也在當今綠色環保潮流中有了更大的市場,包裝用瓷和工業瓷也在加大開發力度。
現代的龍泉青瓷在繼承和仿古的基礎上,更有新的突破,研究成功紫銅色釉、高溫黑色釉、虎斑色釉、赫色釉、茶葉末色釉、烏金釉和天青釉等。在工藝美術設計裝飾上,有“青瓷薄胎”、“青瓷玲瓏”、“青瓷釉下彩”、“象形開片”、“文武開片”、“青白結合”、“哥弟窯結合”等。
龍泉青瓷以其釉色青如玉、明如鏡、聲如磬而被譽為瓷苑的一顆明珠,受到世界各國青瓷愛好者喜愛。龍泉窯瓷在北宋時就開始對外輸出至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日本等國,南宋中期外銷瓷進一些步增加。元代隨著貿易的發達,龍泉瓷作為主要產品之一,通過寧波、溫州、麗水等港口大量銷往印度、斯里蘭卡、泰國、越南等數十個國家。明代龍泉青瓷傳入歐洲,倍受青睞,身價不菲。多年來世界各地陸續發現了許多古代龍泉青瓷,世界眾多博物館都收藏有龍泉青瓷,并被視為珍品,龍泉青瓷在世界各地享有很高的聲譽。
龍泉牌青瓷獲中國國家部優產品獎,先后有200多件精品,均獲得國家級新產品“金龍獎”。珍品哥窯61公分迎賓盤、52公分掛盤被譽為當代國寶。七寸精嵌“哥窯”藝術掛盤被國務院定為國家級禮品,哥窯紫光盤、紫光瓶等51件珍品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陳列,送展30多個國際博覽會、為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提供禮品。被國際各大博物館收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