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類文明自誕生時起,人們便以各種方式將文明的果實保留下來,使我們能夠領略到先輩的風采與創造,同時也使我們的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。在這一過程中,文房用品尤其是“文房四寶”(筆、墨、紙、硯),作為文明的載體起著重要的作用。
湖筆---亦稱湖穎,產地在浙江湖州南潯區善璉鎮,是毛筆中的佼佼者,以制作精良、品質優異而享譽海內外被譽為“筆中之冠”。其特點可以用“三義四德”來概括,從制筆技藝上講,“三義”是指精、純、美, “精”指揀、浸、撥、梳、結、配、擇、裝72等道工序都一絲不茍;“純”指選料嚴格細膩,以“千萬毛中選一毫”的態度進行; “美”指形、色及配合的毛桿、刻書、裝潢等高度統一。從書寫效果上講,“四德”指“齊、銳、圓、健”。這是?!褒R”指筆頭飽滿濃厚,吐墨均勻;“銳”是筆鋒銳尖不開叉,利于鉤捺;“圓”指圓轉如意揮掃自如;“健”指健勁耐用,不脫散敗,有彈力而顯書者筆力。所以湖筆才有“毛穎之技甲天下”之美譽。
這次展出的湖筆全部來自湖州制筆行業的龍頭企業,包括“王一品”、“千金”、“雙羊”、“雙喜”等知名品牌以及制筆省級大師楊松源制作的大師精品套筆。
徽墨---安徽的績溪縣、屯溪區、歙縣三地為徽墨制造中心?;漳且运蔁?、桐油煙、漆煙、膠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種主要供傳統書法、繪畫使用的特種顏料。經點煙、和料、壓磨、晾干、挫邊、描金、裝盒等工序精制而成,成品具有色澤黑潤、堅而有光、入紙不暈、舔筆不膠、經久不褪、馨香濃郁、防蛀等特點。另外,精美的徽墨是用墨模壓制而成的,所以墨模繪畫和雕刻都十分講究??梢哉f徽墨是集繪畫、書法、雕刻、造型等藝術于一體,使墨本身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珍。歷代徽墨品種繁多,從所用煙料上講主要有漆煙、油煙、松煙、全煙、凈煙、減膠、加香等;從用途上可分為觀賞或收藏墨和實用墨。曹素功、汪近圣、汪節庵、胡開文,他們都是徽墨業中的一代翹楚,稱為徽墨“四大家”。
展區中的墨品包括胡凱文墨廠的集錦墨、朱砂墨及單錠墨等,尤其是制墨省級大師汪培坤先生親手制作的收藏級漆煙套墨“輞川圖(21錠)”、“賓虹寶墨(4錠)”尚屬首次進入北京市場。
宣紙---中國傳統古典書畫用紙。原產于宣城涇縣,以府治宣城為名,故稱“宣紙”。涇縣宣紙是指采用產自安徽省涇縣境內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,不摻雜其他原材料,并利用涇縣特有的山泉水,按照傳統工藝,經特殊工藝配方精制而成。宣紙具有“韌而能潤、光而不滑、潔白稠密、紋理純凈、搓折無損、潤墨性強”等特點,并有獨特的滲透、潤滑性能。寫字則骨神兼備,作畫則神采飛揚,成為最能體現中國藝術風格的書畫紙,所謂“墨分五色,”即一筆落成,深淺濃淡,紋理可見,墨韻清晰,層次分明,這是書畫家利用宣紙的潤墨性,控制了水墨比例,運筆疾徐有致而達到的一種藝術效果。再加上耐老化、不變色。少蟲蛀,壽命長,故有“紙中之王、千年壽紙”的譽稱。
宣紙規格包括四尺、四尺對開、尺八屏、手卷等,品種有面特凈皮,凈皮和面料等。特別推薦中國工藝美術(集團)公司委托宣紙省級大師曹光華于1999年為慶祝建國50周年定制的限量版“中華九龍寶紙”。
硯----一般人都把中國的“四大名硯”作為收藏的重點對象。這四大名硯分別是:唐代時出產于廣東肇慶的端硯,晚唐時出產自江西婺源的歙硯,東晉時產自山西絳州的澄泥硯,宋代時出產于甘肅臨潭的洮河硯,其中尤以端硯最為稱著。端硯以石質堅實、潤滑、細膩、嬌嫩而馳名于世,用端硯研墨不滯,發墨快,研出之墨汁細滑,書寫流暢不損毫,字跡顏色經久不變,好的端硯,無論是酷暑,或是嚴冬,用手按其硯心,硯心湛藍墨綠,水氣久久不干,古人有"哈氣研墨"之說。自唐代問世以來,端硯便頗受文人學士青睞。加上紋理綺麗,各具名目,加工技藝亦愈紛繁,地位越來越高,以致升到我國石硯之首,長盛不衰。端硯名坑指老坑、麻子坑、坑仔巖,梅花坑,宋坑等。表面典型花紋包括,天青、魚腦凍、石眼、火捺、青花、金線、翡翠帶等。
國家級大師黎鏗、張慶明,省級大師莫偉坤、楊焯忠,歙硯國家級大師王祖偉,及澄泥硯省級大師藺濤的作品在展區中都可以看到。